非常好的一篇文章 請仔細閱讀
雖然我不是宜蘭人
支持宜蘭經驗不是選擇任何的政黨
而是肯定一群真心愛宜蘭 眼光看到宜蘭的將來的一群人
臺北市這幾年有創造出好的公共工程嗎
答案否定的 似乎宜蘭比台北更具競爭力
寶貴的宜蘭經驗應被堅持
吳光庭
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理事長、淡江大學建築系專任副教授
對我們這個極為特殊的社會而言,「防弊」與「興利」 是社會進步
非常重要的基石,而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並非絕對,而是相對,兩者
之間之其中一方,如果過度,則原有的張力就會崩裂。我覺得,從
今年的選舉我感受到大家對「防弊」的過度重視而相對忽略「我們的
」社會亟需「興利」。
「興利」,就一般觀點而言,可能是新政策、新措施、新建設,
例如做北宜高速公路,就是一種以「新」的方式所執行的一種
「興利」建設。但是「興利」對我們而言,有另外一種可能性
就是持續既有的,而且是有價值的「好經驗」,例如,在我們
的社會中已逐漸形成共識的文化資產保存,延續著這塊土地上
過去從無到有且不可或缺的「經驗」,尤其是生活經驗,這其
中被隱藏的就是一種比法律更嚴謹的「價值觀」。我認為,以
最近十餘年來台灣在實質環境變遷上的改變而言,形成共識再
形成價值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經驗與價值觀一旦形成,
在社會的包容力與不斷嘗試、修正、反省的過程中,這種經驗
與價值觀就有可能形成一種「傳統」,而且是一種有著濃厚
「公共利益」特色的傳統。再回到前述選舉尤其是縣市長選舉
來看,這個時候,所有候選人應在對公共利益執著的前提下,
本於對大眾事物與生活的關心,而持續保持施政上的延續性,
似乎是我們應關心的事。
在所有的「經驗」中,「宜蘭經驗」是我認為相當重要的一環
,「宜蘭經驗」重要性不僅是對宜蘭當地,同時也是近二十年
來台灣社會過程中一種有力的參考模式。就以台灣的中小學校
校園環境與建築改造的議題而言,從1982-2000這段時間,這
項議題僅限於宜蘭縣境內,雖已有所成就,但也僅是一種「地
方」的成就。但是在2000年的集集大地震之後,當政府面臨錯
綜複雜且極端棘手的校園重建的議題之時,我很難想像若這之
前沒有了宜蘭經驗中已累積了十餘年關於中、學校園改造的實
例的啟發,災區的校園重建工作可以做得如此順利,且連帶得
在建築設計與校園規劃中,非常從容的將新的主流價值觀(例如
永續校園)置入於校園重建的內涵,也直接使得在校園重建的
議題中,縮短甚至直接拉齊了原有的「城鄉差距」。
再例如,自從解嚴(1988)以來,台灣的地方政府的自主性日
益重要,直到「精省」(1998)之後,所謂地方自主性的重要
及基於環境中所引申的地域性環境觀念,更加深了地方政府首
長意欲尋求地方自主性的必要。我們可以看到再這個時間之前
,宜蘭就開始在這方面著手,如童玩節、綠博、國際划船賽…
.等,十餘年來,將這類地方性的活動辦得具體且成功的並不多
,但宜蘭這類活動使得一個原本交通既不是很便利,也沒有任
何重大工業基礎的「縣份」,建立了一個令人驚艷的環境改造
「模範生」,從而成為台灣各縣市在城鄉環境改造上的重要參
訪對象,甚至節慶成塑造地方自主性資源利用的內涵,其他縣市
如彰化的「花博」,屏東的「鮪魚節」,都是受宜蘭的啟發,
而台灣近十年來,地方事物的蓬勃發展與宜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最近坊間的建築導覽書上,我們都會看見編者在台灣建築的地
圖上將「宜蘭」獨立畫出一個章節,而與北、中、南等以地理分
區的建築發展鼎足而立,從這也可以看出宜蘭經驗獨特的魅力及
其在台灣社會中的份量。而我也相信,在北宜高速公路即將通車
,將給宜蘭帶來新衝擊之際,重新評價「宜蘭經驗」是具有前瞻
意義的。北宜高通車後,宜蘭經驗下的公共建設,如冬山河親水
公園、羅東運動公園,以及被謹慎保存發展的宜蘭田野地景,無
疑將是一波波觀光人潮的旅遊勝地,也將帶動相關服務工商產業
發展。但更重要的是,宜蘭經驗中所凝聚的價值觀,將會是引領
宜蘭在這新一波發展熱潮中,不致脫軌走調,重蹈台灣西部泡沫
經濟式、醜陋虛無空間發展的最佳利器。誠摯的希望宜蘭經驗,
能在新的時空中持續發展,如同以往領航台灣,對我們的社會做
出貢獻。
選舉是一時的,社會發展是永遠的,
但願這份寶貴的台灣經驗可以被堅持延續下去。
搶救宜蘭大聯盟
電火球交棒 小太陽發光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