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005

<剪報> 全球2004建築名作出爐 驚歎連連

雖然都是不錯的建築 記者卻沒有說是哪些網站跟雜誌列出來的
有點以偏蓋全

全球2004建築名作出爐 驚歎連連

【中時電子報 】 丁榮生/專題報導去年是建築界豐收的一年,全球建築明星多座具有啟示性的作品紛紛完成,歐美日各地建築評論者,近日紛紛推薦這些名作。普遍認為:安藤忠雄的日本直島美術館增建─地中美術館、荷蘭建築名師蘭姆‧庫哈斯設計的美國西雅圖公共圖書館、與上月才落成的日本建築師谷口吉生設計的紐約當代美術館(MoMA)獲得各地評論者大力推薦。

這些建築網站或雜誌主持人的評論者有的還推薦:西班牙建築師聖地牙哥‧卡洛特拉瓦的雅點奧運(新聞、網站、商品)主場館、日本女建築師妹島和世與合夥人西澤立衛設計的金澤21世紀美術館、卡落特拉瓦的故鄉之作─瓦倫西亞科學館及音樂廳系列、美國建築天王法蘭克‧歐‧蓋瑞的芝加哥普立茲克音樂公園及在麻省理工學院的校園建築、美國建築師西薩‧沛里的大阪國立國際美術館、安藤忠雄在德國Neuss為Langen 基金會所設計的美術館、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在長野縣設計的松本市民藝術館、庫哈斯的洛杉磯PRADA名店、英國建築爵士諾曼‧福斯特在法國南方密佑設計的全球最高的橋樑也被稱譽有加。

綜觀這些作品,仍是明星大作居多,但他們的設計為數頗多是文化性質的公共建築,顯見全球採以西班牙畢爾包式的城市經營策略,將文化建築做為城市再開發的龍頭角色,且以長期規劃開發策略,仍為主流思想。

例如瓦倫西亞的科學關與音樂廳系列,前後歷經10年,西雅圖圖書館前後也有5年之譜,紐約當代美術館更為全球期待,從動念、競圖到完成,前後耗了8年。這些公共建築的特色除引進名家、引領建築新潮流外還有帶動城市發展的效應。如瓦倫西亞將科學城定位為副都心並為地中海沿岸的最大土地投資;西雅圖藉由新圖書館,塑造太平洋沿岸城市智慧產業的核心,使之結合微軟、波音等全球獨一無二的企業,共塑世界名牌效應。

其次是建築版圖的分散效應,全球建築思潮主導雖以歐洲建築師為主,但幾年下來在歐洲各地的實驗成果,在去年有逆轉的跡象;也就是美日城市新發展已有與歐洲一拚的實力,尤其美國近年本土建築師除蓋瑞一枝獨秀外,重要新建築國際比圖,由歐日建築明星取得設計權日漸增多,以至於在美國的歐日建築大作,竟成趨勢。

例如安藤忠雄代表的是日本文化,庫哈斯代表歐洲傳統文化的新意,可是他們的重要新作不在美國就在歐洲,可說他們是建築全球化的寫照。而從一個掌握地域環境與人文思想本質的建築家,其地域與文化性原本是培育他的基盤,有人擔心會成為束縛,但他們幾乎都不受限制,在全球發光、發熱,成為世界建築的名牌。2004年的建築幾乎就是為他們所下的註腳!

No comments: